2/12/2017

第五馬賽後感想 (2017台北渣打)

 什麼樣的神奇魔力

讓一個人

雙腿抽筋的情況下   還持續的衝了五公里

我想   除了逃命外   大概就是這個時候了 


寫這篇文章的時候~
離賽事已經兩個多月了~
沒有立刻把當時心得紀錄寫下來~
很多地方只留下依稀的印象~
但是有些激情與感受~
一輩子也不會忘記~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3點半起床,睡了6個小時,比去年4個小時好很多!
啃掉紅豆麵包配豆漿~
這些動作幾年下來熟悉到閉著眼睛都可以完成~

按照計畫搶中山堂的停車位~
沒想到4點半抵達時位置還滿多的~
還能在車內小睡片刻~

補給策略:
BCAA x 12 : 出發前4顆 / 半馬再4顆 / 留4顆靈活運用
能量包x 4 : 每45分鐘一包
電解質碇 x 8 : 每半小時一顆
水 : 每站都喝1~2口,過半馬後開始喝運動飲料

配速策略:
根據去年的經驗,發現比賽時,應該是腎上腺素的關係,心律可以在T區維持很久的時間,去年按照國峰教練網路分享的配速策略來跑,但是比賽時幾乎全程都比預期的強度高過0.7以上,但還是順利破PB,也無痛完賽,有鑒於此,今天不想追心率,想改成積極的追配速!  原本就一直特別注意渣打配速列車的消息,但是賽前一天又聽到國峰教練有關[自由]的演講,讓自己一度迷惘,到底該不該跟著配速列車跑?  到了比賽早上,擬定前半馬跟著配速列車跑,後半馬看情況而定,一旦有這個想法,就確定前半馬[不自由]了 XD!

每次重要賽事運氣都很好,12度的天氣,今日不破PB待何日? 趁著還有時間,在總統府前的草地,好好的放鬆沉澱~



今年站在起跑點時,心情穩定許多,記得去年光站在起跑點,心律就飆到2.2以上,今年穩穩地停在1.2左右,我想是因為準備充分,身體感到很強大、比較有信心的原因。

前半馬的配速穩穩的落在4:50/km左右,花了101分鐘完成,心跳也算穩定,沒有特別累的感覺!  補給也按時吃!

一年只準備一場,因此拿去年的數據和今年比較/檢討:

  • 半馬完成時間快了9分鐘,配速方面平均每公里快了約20秒,這是半年來科學化訓練的成果!
  • 配速2017比2016穩定,可能是因為紮打在台北盆地時沒什麼坡度,萬金石的地形高低起伏,另外萬金石沒有跟著穩定的配速列車。
  • 配速提高下,心律沒有跟著提高,維持在舒服的馬拉松配速,也是訓練成果!
  • 配速提高的原因是每分鐘平均步頻多踏了10下,在跑Garmin Sport全馬課表時,跑T和I時步頻都拉到220以上,久而久之就習慣較高的步頻。
  • 今年穿了ASICS虎走,鞋前底比去年穿的sketcher GO Meb硬許多,觸地後比較快反彈,也許是這個原因讓步頻提高了!
  • 步輻大概進步個3~4公分,很好奇那些一步130~140公分的人怎麼達到的,每次看步輻的數據極限好像就卡在110公分! 由於步輻無法提升,為了保持配速團速度,只好拉高步頻到195! (心中OS:明年怎麼辦......)

2017紮打前半馬
2016萬金石前半馬
跟著配速列車實在很方便,不用擔心配速,還有人幫忙破風,提醒打氣,但也發現:
  • 雖然配速穩定,但周圍一大群人的腳步聲不會一致,不小心會被拉走,變成自己不習慣的步頻。
  • 前後左右都有團員,常常和周邊的人碰撞,左手肘、右手肘、踩到前面的人,被後面的人踩到,心會受影響。
  • 事後找照片都找不獨照,人就一直埋在團體中,只看到氣球 XD

前半馬注意到一位穿著Garmin的跑者,都維持在配速列車前方5公尺的地方,沒有讓配速團體幫忙擋風,很努已的用自己的能力向前跑,真的是讓我由衷敬佩!

半馬前,不小心把一包BCAA掉在地上,蹲下來撿的時候,馬上絆到後方的人,真有點不好意思,接下來後方第二人就喊著[還掉東西咧],轉頭一看,原來是小學同學鑫龍,看他的FB半馬短距離是能夠上凸台等級的,從來沒一起跑過,居然在這邊遇到他,怕呼吸亂掉,因此沒講什麼話,但一路共同跑了將近10公里的距離,30年前一起在永樂國小操場奔跑的我們,居然30年後在馬場巧遇,並且肩並肩的跑了不算短的距離,感覺超好,事後沒有一起拍個合照真的太可惜了!

跑到23公里時,右腳小腿肚突然有電流流過那種感覺,明顯就是抽筋的前兆了,怎麼發生的那麼快? 心裡暗暗覺得不妙!

原本打算半馬跳車跑自己的,但是小腿的抽動感讓我不敢輕舉妄動,還是乖乖的跟著大夥向前進! 接下來的10公里,雙腿就忽然的抽一下,小腿肚、股四頭肌、左腿、右腿,輪流警告著大腦:[不要再操我了!不要再操我了! ],儘管如此,還是守著4:55的配速到30公里!


29公里時,列車長就一直鼓勵著大家,再撐一公里就可以降到5分速了,大家加油! [5分速],去年的時候還讓人趨之若鶩,現在是多麼的渴望這個配速!

30公里時真的降到5分速,立即輕鬆了起來,雖然雙腳還是持續的抽來抽去,但還是能跟上配速團! 基本上,心率還是維持的不錯,步輻沒變,步頻稍微降了一些些!


32公里處,想說剩下10公里,不想要再跟著配速列車跑了,告訴自己我想要當自由的跑者,把步頻往上拉,努力開離列車,但跳車不到1分鐘,我的媽呀,雙腳馬上抗議,狠狠的抽了好幾大下,嚇得趕緊再把速度降回5分,乖乖的回到跑團中,不再逞強。不過也因如此,到了32公里處才拍到一張清楚的照片!



快接近35公里處,配速團追過了一位Garmin 全馬PB班的跑者,好像也是抽筋了,邊跑邊問列車長330來的及嗎? 列車長告訴他我們多出好幾分鐘的保險時間,降點速度都還來的及!  聽到跑者問這句話時,心中有種莫名的感動,雖然我不認識你,但我們有共同的目標,加油啊!

抽筋的頻率愈來愈高,開始不斷地變換跑姿,前腳掌著地、中足著地、腳跟著地,只要一抽筋就換跑姿,已經來到36公里處,也顧不得哪種跑姿有效率,哪種跑姿傷膝蓋,只要能緩解我抽筋情況的都可以。

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- 37公里麥帥一橋的下橋處! 上橋時抽筋的地方是股四頭肌,但還是跟著配速團跑上橋,但到了下橋處,肌肉承重方式突然大轉換,大腿後方大抽筋,雙腿一軟,差點站不住,看著配速團遠離而去....瞬間 5公尺、10公尺,幾秒鐘內就知道無法再次上列車了!  37.5公里麥帥一橋的下橋處,下一次,我會用輕快的方式跑過給你看!

把最後的四顆BCAA吞下去,也於事無補,gan..浪費了新台幣100塊!  本來抽筋時利用換跑姿的方式舒緩,但接下來的幾公里抽筋情況惡化,只能停下來拉筋,幾秒後再繼續往前跑! 心中不斷重複想著,明明心肺都沒問題,怎麼這次換抽筋? 去年萬金石只微微的抽了3下,今年怎麼會變這麼嚴重?  明明課表執行了9成....明明加了重訓改善肌力... 明明穿了壓縮褲...明明按時吃鹽碇.. 明明天氣很涼沒有流什麼汗,怎麼還抽的那麼嚴重?   

就這樣邊跑邊抽邊拉筋,很刺、很痛、很無力,拉小腿筋會抽大腿,拉大腿筋會抽小腿,不斷的被周圍的跑者刷過,儘管如此,幾秒的舒緩後馬上又往前衝!

什麼樣的神奇魔力  讓一個人
雙腿抽筋的情況下  還持續的衝了五公里
我想 除了逃命以外 大概就是這個時候了

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,設了一個很實際但又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目標,因為這個目標,過去好幾個月,生活必須十分的自律,花時間跑課表、早起、飲食克制、爆心跳、淋雨等等等......
肌肉不適的逞強,頂多鐵腿時間拉長而已.... 告訴自己比賽剩下最後幾公里,撐下去,下一次創PB就是一年後了,人的體力會隨著年齡衰退,還有多少個一年後能持續創PB呢?

也許這執著感動了馬拉松大神,看到41公里標示也就是最後1公里時,奇蹟似的,什麼都不痛,也不再抽筋了,配速神奇的回到開跑時的4:50秒,看著手錶,知道330來不及了,但這最後的一公里是這場賽事中感到最開心的時刻,動作流暢,速度飛快,配速、心率、步頻、距離、刷人、加油聲、找鏡頭...通通都不重要了,就在最後一公里,五分鐘的時間,我很慶幸地進入微妙的無我的狀態,感受到奔跑的自由!

3小時31分55秒,我用賽程中最高的配速衝過了拱門~


6個月,用1150公里的練習距離,換取了16分鐘的進步~
過拱門後,平靜地接下完賽獎牌~
抱著感恩的心情,回頭深深一鞠躬~
對著長長的42公里賽道,致上最大的敬意!



後記:

完賽後攤開數據,進步的地方值得喜悅,表示練習方向正確,繼續保持,需要改進的地方,更該高興,因為這些都是未來改善的線索!

 進步的地方(和2016萬金石比較):
  • 完賽時間 : 3:48:18 -> 3:31:55,PB16分23秒
  • 平均配速 : 5:24 -> 5:01,每公里快了23秒!!!
  • 平均心率 : 180 -> 175,心肺能力明顯進步了,但萬金石比較多高低起伏!
  • 平均步頻 : 187 -> 193
  • 平均步幅 : 0.99公尺 -> 1.04公尺,多了5公分,我好想在這一部分進步啊 XDD
  • 心率區間 : 整體降了一區,今年居然沒用到Z5區
2016萬金石
2017渣打
需要改進的地方:

和去年比起來,這次嚴重的抽筋,雖不知道原因,但還是把各種可能性列一列,未來也許能找到解決的方式!

  • 月跑量不夠 (max 230公里)
  • 虎走鞋底較硬,反彈力道較強,肌力還是不足
  • LSD不夠遠 (2.5hr, max 26公里)
  • 平均193的步頻,持續3個多小時肌肉受不了
  • LSD都遇到逆風,跑太慢
  • 缺少按摩 (事後看到garmin PB班的成員講到這個)
  • 前6天就開始無碳水化合物的超肝醣補償法
  • 10趟的800公尺間歇,中間的[休]都用走的而非緩跑
  • 衝最大肌力期間,訓練完都酸好幾天,影響到質量課表
  • 賽前3週到日本旅遊,停跑了5天
個人感覺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沒有練習長距離配速跑,課表中安排了兩次2.5hr的LSD,剛好都遇到逆風和下雨,兩次都在很慢的E配速 (5:40)完成,如果能習慣用M配速(5:00)完成32公里,應該會改善很多。

第二就是在不跨步的情形下,步頻如果能夠降個5%,步幅提升個5%,如此一來能維持同樣配速,但觸地的次數減少了,對肌肉的負擔也會降低。

希望下一場挑戰PB前能改善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